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文章详情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操作

2025-04-18 15:11:27 共享平台

一、前期准备工作

1.1 污染源特征调查

开展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监测前,需系统收集以下基础信息:

- 企业基本信息:生产资质、工艺流程、原辅材料清单

- 排放特征参数:排气筒几何参数、烟气温度区间、常规VOCs排放浓度谱

- 管控要求分析:执行排放标准中的特征污染物名录及限值要求


1.2 预采样分析方案

采用组合3型吸附管配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预采样分析,或使用真空采样罐结合GC-MS法实施组分筛查。预监测需明确以下参数:

① 特征污染物种类

② 浓度分布范围

干扰物组成特征


1.3 吸附管预处理规程

完成老化的吸附管须立即进行气密性封装,保存条件应符合:

√ 双层密封袋包装

√ 内置活性炭的恒湿容器

√ 4±1℃低温保存

注:特殊工况下需在采样前加载替代物标准溶液(推荐浓度为校准曲线中值)


二、采样系统配置标准

2.1 专用采样管选型

根据目标物特性选择适配采样管类型:

Ⅰ型:惰性化不锈钢管(适用高温工况)

Ⅱ型:石英纤维复合管(适用腐蚀性介质)

Ⅲ型:PTFE涂层采样管(通用型)


2.2 采样前处理程序

a) 管路清洗:采用高纯氮气吹扫系统,残留检测值应<方法检出限

b) 滤料更换:填充20-40mm无碱玻璃棉层,填充密度控制为0.18±0.02g/cm³

c) 安装定位:采样管插入深度≥烟道直径的30%,斜切式管口需逆向气流安装


三、现场采样实施规范

3.1 布点技术参数

3.1.1 点位设置原则

- 优先选取垂直管段监测断面

- 避开涡流区:下游距变径部位≥6D,上游≥3D(D为当量直径)

- 矩形烟道当量直径计算公式:D=2AB/(A+B)


3.1.2 采样平台建设标准

参数项 | 技术要求 

---|---

平台面积 | ≥1.5m² 

护栏高度 | 1100±50mm 

承重能力 | ≥200kg/m² 

采样孔高度 | 1200-1300mm 


3.2 采样工况控制

3.2.1 时间加权采样法

- 连续工况:1h内等间隔采集3-4个样品(单样≥10min)

- 间歇排放:<1h时段连续采样;>1h按连续工况执行


3.2.2 质控参数要求

- 流速波动:采样前后差异≤±20%

- 温度测量:示值误差≤±3℃(量程10%-90%区间)

- 湿度控制:含湿量>2%时启用冷凝除湿装置


四、质量保证体系

4.1 空白样品质控

质控类型 | 执行标准 

---|---

实验室空白 | Tenax管单组分≤7ng 

现场空白 | 全程同步操作 

加标回收 | 91.5%-128% 


4.2 穿透试验要求

串联吸附管采样时,后管检出量>总量10%判定穿透,需重新调整采样体积。安全采样体积计算公式:

Vmax=0.5×Qads×(T/293)×(101.3/P)

(Qads:吸附管理论吸附量)


五、样品管理规范

5.1 保存运输条件

- 密封保存:双端封帽+真空包装

- 运输温度:4±2℃冷链运输

- 时效要求:采样后7日内完成分析


注:本规程参照GB 16297-1996、HJ/T 397-2007等现行标准编制,实施时应结合最新版《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转自:环境监测实战


声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