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现场采样的常见问题
1. 监测点位选择不当
二、采样中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1. 采样前准备
(1)风险评估:全面评估采样区域环境、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物理化学危险,制定安全措施。
(2)个人防护:准备适合的防护服、手套、眼镜、面罩及呼吸防护装备。
(3)设备检查:确保采样器、容器、分析仪等设备正常运作。
2. 采样过程安全
(1)正确操作:经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避免安全事故。
(2)标准流程:严格遵循采样流程,确保安全规范执行。
(3)应急处理:具备应急能力,配备应急工具和急救箱。
3. 采样后安全措施
(1)样品处理:密封样品,标注信息,特别注意有害样品防泄漏。
(2)设备清洁:及时清洁消毒设备,防止有害物质残留。
(3)记录报告:详细记录采样细节,及时提交报告。
4. 安全培训
系统培训:涵盖基本安全知识、设备操作、应急处理和个人防护。
5. 特殊安全考虑
(1)化学品采样:了解化学品性质,选择适当防护,通风良好区域操作。
(2)生物样品:穿戴防护装备,采样后彻底消毒,快速送专业实验室。
三、现场采样管理与控制措施
1. 制定合理化的现场抽样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现场采样工作,以进行环境监测。此外,现场采样计划必须先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然后才能实施。在进行环境监测和采样时,现场采样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必须事先学握采样的目的和规定。
制定现场采样计划的关键包括:日常采样任务、责任人的选择、采样设备的分配和预防措施。为了更好地制定最佳的抽样方案,还要符合我国制定的实际抽样标准。在抽样计划中,应注意对空白样本、平行样本等的质量管理,以确保现场收集的样本符合相应步骤的实际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防止盲目遵循工作规定。
2. 做好现场采样准备
在现场取样过程中,必须事先确定负责现场取样的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很好地协调各个级别的现场采样。现场采样人员必须对采样方法和采样点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在整个采样过程中继续加强安全保障体系。此外,在进行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之前,必须检查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采样的合理性,以符合相应的规定。并且必须检
查采样点的位置,以确保该场地处于环境污染之中;要充分掌握生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合理防止对现场环境监测的影响。
3. 采样实验设备的科学性
设备是现场采样必不可少的专用工具,设备的选择也是影响采样质量的因素之一。在选择同一类型的设备时,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现场监控仪器设备的应用领域、测量范围、灵敏度、可靠性等,所有这些都必须符合检测的要求和规格,以及选择最佳的一种,采样完成后,将进行仪器和设备的拆卸和检查,并进行适当的维护以方便下次使用。
4. 大力加强样品交付的质量管理
物理和化学等元素会立即作用于自然环境样品,从而使样品浓度值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环境监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收集样品时,必须根据新监控项目的详细信息添加防护装置,对于必须冷冻和分解的样品,在收集、存储和运输中开发独特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场取样后,应检查现场监测样品的一致性,以查明其是否符合相应规范,立即填写监督工作,设置比较表,并表现出较强的直接性。样品收集完成后,不得延迟,必须立即将其发送到实验室。另外,接收者必须仔细检查现场监测结果和样品状况,并做好样品迁移工作。
5. 采样点和采样方法的科学性
在现场采样环境空气时,为了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城市人口总数及其分布情况对采样点进行有效布置。在这一阶段,空气采样工作中有多种类型的采样点布局方法,必须根据大城市布局的具体条件进行有效选择。
在现场采样周围空气时,应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1)当周围空气中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高时,通常使用立即采样法;
(2)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可以选择应用浓缩采样法,水溶液消化吸收法或滤料阻留法。
6. 完整的现场采样记录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减少监测数据信息的差异,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环境监测点的具体情况,并详细记录采样结果。
采样记录是确保真实有效的现场监控的前提。首先要确保初始监视记录的一致性,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现场采样,有必要严格遵守质量管理规定。此外,记录好设备的运行状态,现场采样状态和周围环境等,对现场采样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作为附件提交给国家环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