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对于环保行业来说,无疑是充满巨大挑战的一年。在这重重困难的包围之下,有两大犹如毒瘤一般的因素,深深影响着行业的发展,那便是价格战与长账期。
价格战使得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不断压低价格,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长账期则让企业的资金流转面临巨大压力,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这两大问题,不但对各个环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艰难中前行,举步维艰。同时,也给整个环保行业的长期健康运行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阻碍了行业的稳步发展,使得行业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价格战之殇
环保行业的价格战,数十年前我们早已见识过。
2015年年底,重庆三峰以18元/吨的价格拿下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区垃圾焚烧 热电联产 PPP项目。
2017年,安徽皖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中标太湖县 垃圾焚烧发电 BOT项目,中标垃圾处理费单价为15元/吨。
同样在2017年,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徐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 目,根据项目公示结果,项目一期满负荷运营时的政府 可行性缺口补助单价(含税)10.15 元/吨。
在应收款方面,2024更是很多环保企业体会到了切肤之痛。
环保圈曾做统计,2024年上半年,150 家 A 股上市环境企业累计应收账款高达 2036 亿元,平均每家 13.6 亿元。
盈峰环境应收账款 62.7 亿元,启迪环境 应收账款接近 44 亿元,碧水源应收账款为 117 亿元,首创环应收账款 139.52 亿元……升禾环保因应收账款问题经营业绩不佳,公司股票被终止挂牌。
应收账款问题和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客户资金紧张。
环保项目的业主很多为政府部门或是和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单位资金预算紧张、审批流程复杂,会造成无法及时支付。
此外,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也受到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资金预算及安排进度、所在区域财政实力水平等因素影响。
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原因。
有的是因为“新官不理旧账”;有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本身就超支,最终收支出现缺口造成支付困难;有的是利用其产业链条上的强势地位,对上下游弱势企业设置过于严厉的付款条件,如长账期、用商业汇票作支付工具,或是直接拖欠款项。
行业竞争压力。
在环保项目市场上,企业为了获得合同,也会参与到价格竞争当中,有时甚至以远低于成本的 “自杀式” 报价中标,并在付款条件上做出让步,接受较长的账期。
技术同质化。
环保行业中部分领域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价格竞争来吸引客户。比如一些环保设备商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导致产品难以突出品质上的区别,最终只能陷入价格竞争的区间。
客户对价格敏感。
一些客户在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时,主要考虑价格因素,而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促使企业存在同样的投机心理,赌的就是客户“买回去也不会真的运行”。
价格战和应收账款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造成企业资金压力大。
企业垫付大量资金,回款不确定,资金链紧张,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正常经营。
虽然环保项目很多客户主要为各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客户资金实力雄厚、还款信誉都一定是非常好的。
但是,资金紧张仍然会限制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企业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和市场拓展,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甚至稍有不慎有可能陷入经营危机。
第二,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了保住现金流维系生存,一些企业会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进行压缩,降低成本。比如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长期来看这不仅会损害客户的利益,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
第三,阻碍行业创新。
价格战使得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降低价格上,而忽视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只能在低水平的竞争上互相“卷”,前景难言乐观。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 中央、国务院今年以来先后颁布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诸多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通过积极沟通协商,诉讼等多种手段,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比如万德斯就与周口市淮阳区城市管理局的服务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淮阳区城管局未按时支付 1374 万元处理费。
另一方面,环保企业也应思考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管齐下,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减少对价格竞争的依赖,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态,减少对G端项目的依赖。
不得不说,部分环保企业本该淘汰,存活至今本就是行业之痛,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是环保行业一些有良知的企业也无法得到尊重的根源。
六、结语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价格战和应收款作为环保行业的两大毒瘤,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或许行业的各个参与方都有责任。
诚信的缺失,其最为可怕的后果莫过于信任之基石的彻底崩塌。无论是在错综复杂的商业领域、微妙的社交场合,还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旦诚信之光黯淡,人们便难以再轻易地相信他人的承诺与行为。
而在商业交易的广阔舞台上,诚信的缺失犹如一颗毒瘤,极大地增加了欺诈与违约的风险,使得原本应该基于互信的合作变得如履薄冰。这种不信任的氛围不仅让交易双方陷入困境,更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了他们之间的顺畅合作,进而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构成了严峻挑战。
应收账款,是诚信问题的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只有在合理范围内、遵循公开透明规则和标准的竞争,才能使市场供求达到均衡,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企业优胜劣汰,并使经营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行为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改进优化统一。
转自:环保邦